科学“磁”引力|华东师大“一站式”暑期青少年英才营:中学生跨学科科学营
发布时间:2025-06-26 浏览次数:10

2025跨学科科学营

招募简章

华东师范大学

医学磁共振与分子影像技术研究院

上海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


1. 项目简介

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对于正处在人生重要选择阶段的高中生/初中生而言,深入了解理工科多学科前沿知识、体验前沿科研实验的魅力至关重要。我们的中学生跨学科科学营,专为中学生打造,旨在为你开启一扇探索理工科世界的大门。

在这里,你将有机会沉浸式深入了解理工科多学科的前沿知识。我们汇聚了华东师范大学跨学科领域的顶尖专家学者团队亲自带队,他们将把晦涩的理论转化为生动易懂的讲解和创新科研实践,让你紧跟科技发展的步伐,充分领略不同学科的魅力。华东师大跨学科科学营以“明科学·铸情怀” 为核心,通过“ 实验操作+科普讲座+创新思维 ”的三维模式,为青少年提供稀缺的高校科研沉浸体验,我们将持续推出竞赛衔接等学生培养计划。

无论你是对某个学科充满好奇,还是尚未明确自己的兴趣方向,这个夏令营都将是你探索未来的绝佳起点。从人工智能的奇妙算法到磁共振的尖端技术,从生命科学的微观世界到材料工程的创新应用,每一个领域都充满了未知与惊喜。它将为你提供更加直观的学科认识,让你在理工科的海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航标,为未来的升学和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快来加入我们,开启这段充满挑战与机遇的跨学科探索之旅吧!

2.课程亮点


跨学科融合教学:打破传统学科壁垒,跳出单一学科的思维局限,培养跨界联想能力。

高度注重科研实践:以操作-验证-创新为核心,将理论知识转为实践验证,构建多层次科研体验场景。

个性化发展引导:基于实践反馈调整路径,帮助学习者在学术与职业道路上实现精准定位、跨界突破


3.课程安排



*AI实践课学员需自备笔记本电脑,主流Windows或者Mac电脑即可。


4.招生对象

招收全国范围内的高中生及优秀初中生


5.时间地点

夏令营时间2025714- 718

办学地点: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上海市东川路500号)

课程时间:上午课程:9:00-12:15;午餐午休:12:15—13:30;下午课程:13:30-16:30


6.报名收费

收费标准

早鸟价:6120/人,即日起至620

标准价:6800/人,621日起至630

教职工优惠:华东师范大学教职工及校友子女报名可享9折优惠,报名时备注爱在华师专属优惠,上传校园卡、校友卡或工作证等证明。

费用说明

学费包含培训费午餐费实验材料费个人意外保险等。由学校统一开具发票。7月上旬,会务组将通过电子邮件向缴费成功的学员发送报到须知和入群二维码。

退费政策

开班前15日及以上申请退费:全额退还已缴纳费用,不收取任何手续费;

开班前15日至开班前1日申请退费:退还50%费用;

开班后原则上不予退费,若因学员健康问题无法参加,可凭三甲医院诊断证明,按实际参加天数申请部分退费。注:以上任何阶段退费,都需提交书面申请;

特殊情形保障:若报名人数未达最低开班标准(30人),全额退款。

缴费方式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进行缴费。

图片


报名方式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填写并提交报名信息。


截止时间:2025630


7.考核证书

夏令营结束,学员可以获得华东师范大学颁发的非学历教育结业证书。同时,优秀学员还可以获得导师们亲笔签名的中英文推荐信,突出个人科研潜质与团队贡献。


8.师资简介

武愕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教育部中学生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计划(英才计划)导师。根据中学生不同的研究兴趣,指导同学们在各自的科研实践中得到锻炼。在单光子产生、单光子频率操控及应用等方面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发展了近红外单光子频率上转换探测新方法,实现了高性能的近红外单光子探测,被评价经过几年的发展,单光子频率上转换探测达到接近完全量子转换效率;解决了中红外波段单光子探测与成像等极具挑战性的国际难题,突破光子探测仅仅工作在2μm以下而中远红外波段一直无法达到光子探测的技术瓶颈,被国际同行引用评价为 高效的单光子探测技术已拓展至中红外波段室温下的中红外单光子频率上转换探测是可替代低温中红外探测和成像的具有吸引力的方法;结合飞秒激光微纳加工技术,在局域的飞秒激光辐照下制备 NV色心,构成单光子源,被认为是制备 NV 色心的有效途径;实现了窄线宽高亮度室温单光子源,被评价为所发展的基于 NE 8色心的单光子源是有望应用于地对星量子保密通信实用化单光子源;在基于金刚石中色心的单光子产生和单光子干涉等研究方面获得重要进展,在 Science 上合作发表论文,被评价为有可能成为一项里程碑性的工作



王雪璐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专注于新型可控环境(气氛//电)原位核磁共振技术的研发与创新。迄今为止,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包括Nat. Commun.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MatterChemAdv. Mater.ACS NanoACS Catal.等,其中6篇入选封面论文,2次受邀J. Phys. Chem. C撰写专题文章。因在原位NMR技术开发领域的突出贡献,获国际磁共振学会(ISMAR)授予Young Scientist Award(青年科学家奖),并于2020年美国化学会秋季年会(ACS Fall Meeting)及第21届国际CO2利用大会(ICCDU 2024)作国际会议特邀报告。2024年入选上海市东方英才计划(青年项目),现任《物理化学学报》及《Carbon Neutralization》期刊青年编委。



徐敏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副院长。2023年至今为教育部中学生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计划(英才计划)导师组成员。主要研究方向是天然高分子复合材料,尤其是纤维素基复合材料。善于利用核磁共振研究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机理,尤其是纤维素等难溶高分子在特殊溶剂体系中的溶解机理,天然高分子复合体系中高分子与其它组分的相互作用以及对复合材料性能的机理研究等。此外,在天然高分子吸附材料、智能材料、多功能水凝胶等方面也有大量研究。近年来关注以天然高分子为基础的智能水凝胶电解质和传感器。熟悉高场和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在多种高分子材料研究方面的应用,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作为研究骨干参与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发表 SCI 论文近 100 篇,授权专利 7 项。担任《功能高分子学报》编委;中国化学会纤维素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学会高分子材料分析技术与表征方法专业委员会委员。2007 年获得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2012 年获上海市教育系统三八红旗手称号。




张会林

华东师范大学紫江青年研究员。研究方向聚焦于磁共振代谢分子影像精准检测方法与探针开发与重大疾病诊疗应用,共发表相关研究论文2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包括共同第一作者)或共同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0篇,包括Angew. Chem. Int. Ed.Adv. Mater., ACS Nano, Adv. Sci.等,累计被引1400余次,其中ESI高被引论文1篇,并被Angew. Chem. Int. Ed.选为VIP Very Important Paper)论文。入选中国博新计划、上海市超级博士后,复旦大学珠峰青年学者计划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C类)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参与多项国家及上海市重大和重点科研项目。



齐红新

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在计算物理领域权威期刊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PhysicsComputer Physics Communications SCI收录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累计获授5项国家发明专利及3项软件著作权。目前的兴趣方向包括:电磁场间断有限元方法,间断元等离子体数值模拟技术,电真空器件仿真,微纳光学器件,磁共振电磁场设计。作为项目负责人,累计完成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17项(含在研项目4)。主导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磁仿真计算软件,成功应用于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天河系列超算系统、北京航天员中心航天科工二院等十余家国内著名企业和研究机构,获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王向晖

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长期从事生物电磁学与生物材料学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电磁场生物效应的量效关系及其生物物理学机制研究:该研究旨在寻找电磁暴露剂量与生物效应之间的关系,为电磁暴露安全标准和电磁医疗设备提供剂量支撑;电磁防护材料研究:旨在寻找能更高效地屏蔽电磁场,为人体提供安全防护的新材料;生物材料研究:该研究旨在为人体损伤修复提供效果更好、更新颖的材料。先后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5项,其他项目若干。作为主研人员先后参与包括军委重大项目子课题、国家“973”项目子课题、军口863项目等在内的国家级项目4项。在国内外期刊上共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软件著作权授权3项,发明专利授权2项。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生物电磁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物物理学会辐射与环境生物物理分会理事。



王成龙

华东师范大学专任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医学影像处理及人工智能算法研究。在日本博士学位攻读期间,使用医学图像处理技术及人工智能算法,对肾动脉、肾脏及肿瘤的分割及其临床应用进行深入了研究,在 Medical Image Analysis, CMIG 等医学图像处理领域的顶刊上发表多篇论文。相关成果的算法整合进研究室软件平台上,在合作医院的影像科中进行科研临床研究。以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发表 SCI 论文10篇。获得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及超级博士后项目支持。



张杰

华东师范大学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电磁生物效应机理及其应用、电磁剂量仿真与测量等研究。承担 JCJQ 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等项目10余项,发表文章3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4项,软件著作权5项。



张成秀

华东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专任助理研究员。硕士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无线电物理专业。目前主要负责医学影像机器学习研究以及课题组研究成果的工程实现。软件著作权1项,合作发表 SCI 论文近10篇。



常晓

华东师范大学医学与健康研究院博士后,深耕人工智能与医学影像交叉领域,核心研究方向为“AI赋能医学影像:从精准诊断到智能决策。擅长运用深度学习、数据分析等前沿技术,深度挖掘医学影像信息,开发创新算法模型。致力于将AI技术无缝融入临床工作流,显著提升疾病(尤其是肿瘤)诊断的精准度与效率,辅助医生实现更快速、更可靠的癌灶定位,并探索高质量医学图像生成等新方法。与全国多家三甲医院合作,发表多篇SCI论文与中文核心论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并受邀参与国际磁共振年会(ISMRM)的口头报告(Oral Pitch)。



王一达

华东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博士后,深耕人工智能与医学影像交叉领域。与国内多家三甲医院的深度合作,聚焦帕金森病、内膜癌、癫痫等重大疾病,综合运用深度学习与影像组学前沿技术,在组织器官智能分割、疾病早期筛查及特征精准识别方向开展系统性研究。迄今,已在Human Brain MappingEuropean Radiology等权威期刊发表SCI论文23篇,并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项。此外,多次受邀在国际磁共振年会(ISMRM)作口头报告、展示电子壁报。


9.其他事项

周边配套

本次夏令营不提供住宿,如有需要,建议学员自行预订周边酒店。推荐附近宾馆如下:

(1)教师之家宾馆(华东师大闵行校区店)地址:上海闵行区虹梅南路5858号 电话:021-33503666

(2)宝龙艺悦酒店(上海闵行紫竹华师大交大店)地址:上海市闵行区尚义路39弄1号 电话:021-33880888

(3)桔子水晶酒店(上海闵行华师大店)地址:上海市永德路659弄8号(吴泾镇人民政府北侧约60米) 电话:021-64502288

报名咨询

华东师范大学医学磁共振与分子影像技术研究院办公室

电话:021-54870020

联系时间:工作日9:00-11:00;13:00-16:00

联系人:陆老师、王老师


主办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

医学磁共振与分子影像技术研究院

上海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